> 首页 > 民族专题 > 2024年一院一品 > 正文

“食”榴花开,科研领航,籽籽同心铸团结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民族工作特色品牌活动项目展示

添加时间:2024-11-25 来源: 浏览次数:


创建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食”榴花开,科研领航,籽籽同心铸团结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学院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平台,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科研优势,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教育引导学生厚植民族团结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

二、创建目标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科普宣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弘扬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投身于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三、特色亮点

依托学院学科和科研优势,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融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修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大对本科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扶持和推动;依托众多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平台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支教、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主要做法

一是定期举办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二是加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力度,至今已资助院级项目161个,投入资金40.3万元,承办各类创新大赛9次。三是结合专业学科特色,科技创新活动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学院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达到90人次,参与率为91.84%。五是以成果引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在“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各类创新类赛事中获得自治区及以上奖励近60项。学生年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达900人,平均参与率36%。

五、建设成果

一是科技创新氛围浓厚。2024年,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约1300人,参赛比例达74%,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挑战杯”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自治区级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8项。二是科普宣传成效显著。2024年暑期,博士生党支部走进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为公众详细介绍了益生菌与健康知识;一支队伍入选全国食品类院系思政联“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志愿服务活动,赴河南省开展科普活动和调研,普及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为居民健康贡献力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2024年暑假,学院“青益北疆”志愿服务队赴河南省商丘市开展暑期支教夏令营“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学跳蒙古舞、动手做漆扇、一起唱红歌等活动,开展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弘扬了中华文化;同时,该团队还获批教育部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相关活动,旨在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两项活动受到了内蒙古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2024年5月,博士生党支部赴内蒙古展览馆,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夯实思想之基,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服务“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之中。


上一条:一院一品|“小小石榴籽”用爱共筑中国梦——农大幼儿园民族工作特色品牌活动项目展示

下一条:一院一品|第十三届“亮丽北疆,守望相助”校园那达慕大会——动物科学学院民族工作特色品牌活动项目展示

关闭

版权所有   ©    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话:0471-430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