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学校选送的理论文章《“征服王朝论”错误辨析》在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该文章由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士珍老师撰写,2024年3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并由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同年5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道中华”海外平台“Deep China”以《What's wrong with the theory of“Dynasties of Conquest”?》为题发表。

5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工党支部组织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专题学习活动,支部党员、法学专家学者阿茹罕教授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题作专题辅导讲座。

5月24日,体育教学部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图书馆一楼参观北疆文化展,进一步提升自我认识、找到文化认同、促进融入文化氛围,以更好的姿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
5月28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石榴籽心向党,共绘团结同心圆”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绘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画卷。

5月29日,草业学院组织师生党员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

6月5日,动物科学学院开展“石榴花多多开,民族团结向未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实践,结合专业特色设置多元互动摊位,丰富的活动让校园变身心理探索场。

6月5日,图书馆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党外人士、民主党派人员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学习,集中观看《莫让年轻有为变“妄为”》《揭开“疯腐”隐形衣:整治让下属单位买单行为》两部警示教育片,以“典型案例”为镜鉴,敲响廉洁自律警钟。
6月6日,林学院开展第四十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三讲,林学院党委书记萨如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历史与“五大任务”“全面建设模范自治区”要求,强调培养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激励学员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6月6日,外国语学院、林学院发展对象于林学院四楼会议室开展了第三次党课。本次党课由林学院党委书记萨如拉老师授课,党课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模范自治区做贡献”。

6月7日,动物科学学院在博学楼206教室开展第四十四期党的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五讲,全体成员集中观看《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视频。

6月9日,理学院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操场举行了以“石榴花开别样红 籽籽同心一家亲”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6月10日,机电工程学院举行“宿舍絮语融音符 草坪音浪愈心田”主题音乐会。本次活动创新性融合艺术展演、心理疗愈与统战文化要素,通过音乐这一人类共同语言,搭建起不同专业、年级、地域学子情感交融的桥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青春注脚。

6月10日,由“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牵头,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工会党支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乳品工程与乳研中心党支部、包装工程教研室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携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共卫生部党支部、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医疗保险部党支部、蒙医科党支部、中医科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聚合力,健康义诊暖师生”主题党日活动。

6月13日,农学院分党校第三十五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第四讲于农学院507会议室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乔鑫老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法律要求”为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系统阐述了宪法中维护国家统一、保障民族平等团结等条款,相关条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法治基础,并深入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月13日,体育教学部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内蒙古财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6月18-19日,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李昊教授赴乌海参加加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生态保护修复”专题调研。(《自治区2025年度政协协商计划》(内党办发〔2025〕1号),自治区、沿黄七盟市政协、相关旗县(市、区)政协围绕“加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开展民主监督式协商。)
6月26日,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5年第六次统战工作专题学习会,杨红蕾书记领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核心内容,重点解读了关于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等条款,结合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实际,分析如何将条例要求落地落实。

6月26日,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理科综合学科党支部召开统战工作会议。全体党员参加,,党支部书记白月英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解读了条例中的重点内容,强调了统战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做好统战工作是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6月28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党委会议,专题学习《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任务清单》。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星杰主持,学院将以任务清单为纲领,构建“大统战”格局,凝聚党内外力量服务学院高质量发展。
6月30日下午,兽医学院基础兽医学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在西区博学楼三楼联合开展了缅怀张荣臻先生主题党日活动。我院党委书记吴玉红,党委副书记付海东,党委组织员王阿荣,基础兽医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赵红霞,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郝凌魁,以及相关党支部成员参加了活动。

6月期间,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师生通过线上方式,集中学习观看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视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专题学习覆盖全院63个班级团支部共计2000余名师生。

6月,经济管理学院斯日古楞同志与所包联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谈话。交流中,认真了解党外代表老师的政治表现、思想状况,以及民主党派教师的履职情况,虚心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学院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
7月,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各班级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7月1日,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万家沟地质实习的师生举行升旗仪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

单篇类信息:
农学院:
民主促进会孙继颖老师的两篇提案完成撰写。《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地带科研工作中加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讨》聚焦科研与民族融合发展,提出在农牧交错地带科研项目中,通过联合攻关农牧业难题、组建多民族科研团队、共享科研成果等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科研全流程,让科研合作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关于加强春玉米减氮配施生物炭栽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提案》,着眼于农业绿色发展,围绕春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使用与生物炭配施问题,提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方案,旨在提高春玉米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型。此外,孙继颖老师积极投身于庆祝民进成立八十周年暨民进内蒙古区委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在活动筹备期间,深入挖掘民进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与精神内涵,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素材。还深入农村牧区,将科技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重点针对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开展了全面的苗情长势及苗期除草情况检查工作。
专任教师娜荷雅(群众)撰写的《关于构建“校企黄金见习期”岗位体系的建议》《联动产业升级: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与布局分析》向民进区委报送,并经区委报送民进中央。
林学院:
2025年6月13日,在林学院党委书记萨如拉的带领下,林学系教工党支部联合消防教工党支部赴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亲切看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老人,向这位“草原母亲”致以崇高敬意,并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北疆生态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本次慰问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
都贵玛老人是内蒙古草原上家喻户晓的“人民楷模”。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年仅19岁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28名上海孤儿的重任,用超越血缘的大爱诠释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作为“草原母亲”的杰出代表,她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98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1995年)、“感动内蒙古人物”(2007年)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如今已84岁高龄的都贵玛老人依然心系草原生态建设和民族团结事业。她的感人事迹被改编成电影《草原母亲》等文艺作品,成为激励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
慰问过程中,都贵玛老人特别关切地询问了内蒙古生态建设情况,并谈到:“生态建设对于我们非常重要,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生态建设,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绿。” 萨如拉书记向都贵玛老人详细介绍道:“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建设重大需求,在困难立地造林、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林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优秀人才。”都贵玛老人听后欣慰地说:“希望孩子们能够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希望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办得越来越好!”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是一次温暖的关怀之行,更是一次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萨如拉书记强调,林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相结合,培养更多扎根北疆、奉献林业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